在雷速体育2月22日的新闻报道中,知名媒体人士付政浩就中国男篮引入归化球员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点评。
付政浩指出,尽管中国男篮寄望于归化球员来推动球队的复兴,但这一策略的实施却面临诸多挑战。首要的问题就是费用问题。归化球员不仅需要支付高昂的转会费用,其入籍手续也相当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因此,中国篮协提出了一个计划,希望CBA各队都能归化一位球员,以此“为国养士”。
对于这一计划,各俱乐部态度迥异。CBA中,不少俱乐部目前正处于经济亏损状态,经济实力的差距使得这一计划在实施上存在很大难度。国有企业的投资篮球更多的是履行社会责任,而民营企业的压力则更为明显。若再增加归化外援的额外支出,对于本已压力重重的民营俱乐部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尽管如此,中国篮协认为,如果能够充分放开外援名额,不仅可以促使本土球员为了保持竞争力而提升个人技术,同时也能通过扩大外援市场来降低单个外援的薪资水平。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俱乐部的经济压力。
从国际篮球市场来看,日本B联赛已经计划从2026-2027赛季开始,每队可以注册三名外援和一名归化球员/亚外,且这些球员的出场时间也放宽了限制。这一举措无疑为CBA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不少俱乐部老总私下表示,虽然归化球员可以“为国养士”,但篮协应该给予俱乐部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补贴,以提升俱乐部的积极性。民营俱乐部担心的是,归化球员制度的推行可能会推高俱乐部的运营成本,对现有的CBA薪资制度造成冲击,甚至可能导致“阴阳合同”的泛滥。因此,如何在保障球队竞争力的同时,保持俱乐部的经济稳定,将是篮协在推进归化球员政策时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